義勇軍發行的吉林永衡哈大洋券
(鎮海)蔡小軍
吉林永衡官銀錢號的最后一版紙幣,發行于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,實物見有哈大洋券壹圓和伍圓等面額,票上蓋有“監理官印”。這種紙幣存世罕見、鮮為人知,而且在史料中居然都找不到相應的記載。筆者經過多年探索,認為當屬義勇軍在哈爾濱保衛戰時期所發行。
哈爾濱乃東北門戶,也是北滿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?!熬乓话恕笔?/span>變后,日軍一度想進攻哈爾濱,但因顧忌蘇聯而遭陸相南次郎的阻止,于是便利用漢奸先行分化。9月27日,哈爾濱特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宣布成立“東省特區治安維持會”,叛國投敵。11月,日軍侵占齊齊哈爾,因當時蘇聯向日本重申實行不干涉政策,從而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。
11月26日,馮占海聯合依蘭鎮守使李杜等進駐哈爾濱,在各方軍民的支持下,經27日、28日兩天激戰,擊退日偽軍對哈爾濱的第一次進犯。
11月28日,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、吉林警備軍司令馮占海、第26旅旅長邢占清、第22旅旅長趙毅以及代理護路軍司令兼第28旅旅長丁超、吉林警務處處長王之佑等決定聯合編成吉林省自衛軍,公推李杜為司令,馮占海為副司令,王之佑為前敵總指揮、丁超為中東路護路軍司令;并決定以第22、第24、第26、第28旅擔任哈爾濱城防,以馮占海率第1旅等部繞道襲擊吉林和長春,以阻止日軍進攻。
1932年2月3日,日軍多門師團再度進攻哈爾濱,經兩日激戰,至5日哈爾濱淪陷,東北四行號在哈分號均被日軍強占(后于7月1日并入偽滿洲中央銀行哈爾濱分行)。李杜等率軍退守依蘭,丁超則退往哈東一線。
早在1931年9月21日起,吉林永衡官銀錢總號及分號多數已陸續被日軍所控制,哈爾濱分行也陷入混亂之中。但也在這一時期,李杜即已通令下屬封鎖松花江下游各縣永衡官銀號及地方財稅機關,拒絕向省城繳納稅款,積蓄糧草以備抗戰。另據史料記載:1932年1月21日,丁超率領抗日部隊占領了傅家甸,一度接收哈分號。
綜合上述史料,可推知如下:
1、這套民國二十一年版的吉林永衡官銀錢號哈大洋券,發行時間應在1932年1月初至2月5日哈爾濱淪陷止。
2、發行者可能是李杜,或丁超。但筆者比較傾向于李杜,因為李杜是哈爾濱保衛戰時的最高軍政長官。
3、此套紙幣印刷工藝較為簡陋,應屬哈爾濱當地印刷,而且其風格與李杜發行的“依蘭金融救濟券”,頗有一脈相承之處。
以上觀念,旨在拋磚引玉,對錯與否,靜候批判,若能求敗更新,善莫大焉!